1977年12月9日,《人民前线》——南京军区党委机关报,发表了一篇名为《丁盛一手制造的“报社事件”真相》的文章。这篇文章讲述了1976年4月,丁盛将军在《人民前线》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,部分言论被删减的经过。文章中提到,当时该报社认为丁盛的一些讲话内容不太合适,因此进行了删节。而丁盛将军在得知这一情况后,直接赴京,向该报提出了正式诉讼。1977年12月的这篇文章,毫不掩饰地批评丁盛,进一步暴露了他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迷失方向的事实。
丁盛的军旅生涯始于1930年,他年少时便加入了红军,担任了排长、连指导员和团政委等职务。1945年8月,他正式从政工岗位晋升为军事主官,开启了自己的军事指挥生涯。抗战胜利后,丁盛作为政委率领33团进驻东北,并成功占领了锦州。值得一提的是,团长并未随团前行,而是留下了空缺。这一年11月,丁盛被任命为新成立的27旅的旅长。27旅的任务是开辟位于锦山线与锦承线之间的战略区域,这一地区极为重要,但在当时却被反动武装所占据。
为了生存下来,丁盛采取了“吃大户”的策略,从敌对的土匪和武装势力那里搜集物资。尽管如此,形势依然严峻。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令人动容的事。丁盛的通讯班长张凤鸣,机智能干,深得丁盛的喜爱。张凤鸣要求调往战斗连队,丁盛同意并任命他为副连长。战斗中,张凤鸣不幸中弹,在临终前,他表示想吃个鸡蛋,可由于物资短缺,大家无力满足他的愿望。丁盛看到这一幕,内心深感痛苦,忍不住流下了泪水。直到部队通过上级请求,才获得了一些物资。张凤鸣的牺牲,深刻触动了丁盛的心。
展开剩余74%在新的战区,丁盛采取分散式的宣传策略,以连营为单位,发动群众进行剿匪反霸。在一次行动中,丁盛的侦察班长进入一位姓段的农民家中,未见到主人时,一只凶猛的狗突然扑向班长。班长不慎开枪打死了狗。农民因此大发雷霆,班长则气愤地冲进屋内砸坏了农民家的锅。此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违反了军纪。于是,部队召集群众大会进行审判,决定对班长执行枪决。然而,面对众多群众的求情,丁盛最终决定宽恕这位班长。后来,这位班长在战斗中表现英勇,成为了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。
1946年4月,丁盛所率领的27旅与热东军分区合并,组成了“冀察热辽军区第十八军分区”,丁盛任司令员。1947年8月,第十八军分区改编为“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”,丁盛继续担任师长。1948年,二十四师在天津攻坚战中表现出色,成功突破敌人所谓的“固若金汤”的防线,并连续击退敌人20多次反扑,最终占领了天津的金汤桥。这场战役大获全胜,丁盛所率的部队受到四野的表彰。
1949年10月,丁盛带领部队参与了“衡宝之战”,成功歼灭了白崇禧的部队,毛主席亲自为丁盛的表现点赞,称他为“丁大胆”。1950年,丁盛先后担任四十五军副军长、代理军长等职务。1952年,四十五军和四十四军合并成立了“五十四军”,丁盛继续担任军长,并随部队赴朝鲜参战。
在朝鲜的金城战役中,丁盛所率的部队表现英勇,成功攻占了敌军的制高点轿岩石,后继继续前进9公里,深入敌阵并组织防御。随后,他们坚守阵地,成功抵挡了敌人230多次反扑,最后取得了歼敌6250名的辉煌战果。此役也为该师的英雄集体和个人树立了丰碑。1991年,江泽民主席视察该师时,亲自题词,赞扬该师为“建设一支全面过硬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”。
1955年,丁盛晋升为少将军衔。1958年,他带领部队从朝鲜返回国内,1964年9月,丁盛被任命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,并兼任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。1968年,丁盛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,次年晋升为司令员。1971年,毛主席巡视南方时,特意通知丁盛前来谈话。毛主席提醒丁盛不要搞宗派,指出丁盛与黄永胜有较深的关系,黄永胜与林彪的关系复杂,因此毛主席的警告意义深远。
1973年,八大军区进行了调整,丁盛从广州调至南京,毛主席在此时亲自嘱咐丁盛要注意身体,特别是心脏问题。随即,丁盛顺利接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。1977年3月,南京军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,丁盛被当面批评和揭发。同年12月,《人民前线》报刊登了一篇关于“报社事件”的文章,揭露了丁盛在1976年讲话时,称镇压悼念总理的群众“好得很”的不当言论。此后,丁盛要求报社进行自我检讨,并最终将《人民前线》告上了法庭。
事情并未因此平息,丁盛开始在南京军区内外广泛宣扬这一事件,导致南京军区的高层官员都卷入其中,事态愈发复杂。这一事件也显露出丁盛在“文革”时期思想上的迷失。
1980年,丁盛未能出庭接受审判,因为他并非主犯。然而,经过调查,他依旧被认定为从犯。1982年,军检院做出了免于起诉的决定,丁盛正式退役,并于同年10月被开除党籍。1999年9月25日,丁盛去世,结束了他一生的传奇。
参考资料:《峥嵘岁月战友情》、《第五十四军首任军长丁盛》、《少将丁盛:一世功名毁于“文革”》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